• 搜索

线上炒股配资网北交所追问真实性与减值风险除了股权和子公司问题

时间:2025-11-12 10:58 点击:176 次

线上炒股配资网北交所追问真实性与减值风险除了股权和子公司问题

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通领科技”)北交所IPO正处二轮问询回复的关键期线上炒股配资网,这家曾先后冲关上交所、深交所均失败的企业,此次转到北交所也同样备受质疑:

实控人卷入8年股权代持违规领警示函,IPO敏感期注销4年亏损子公司遭“粉饰报表”质疑,存货四年暴增72%逼近三成流动资产引真实性拷问,原大股东清仓价异常飙高50%触发代持疑云。每一项问题都成为其上市路上的“拦路虎”。

1、合规硬伤难掩:实控人8年代持遭违规警示

招股书显示,通领科技成立于2007年,由新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智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出资设立。截至发行期,实控人项春潮直接持股14.15%,并通过与23位股东的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公司75.88%表决权,是绝对控股股东。

而项春潮与一位名叫沈岩翔的股东,存在长达8年的股权代持纠葛。

2016年,沈岩翔从项春潮处借款500万元,以每股13.33元认购公司37.5万股股份。但后续沈岩翔无力偿债,2018年2月双方协商,将股份“转让”给项春潮,沈岩翔转为代持人——表面上仍在工商登记为股东,实则未实际出资,仅代项春潮持有股份。

代持状态持续至2020年4月,项春潮让沈岩翔在股转系统卖出2800股,代持股份降至37.22万股。到2024年10月,剧情突然反转:沈岩翔以每股13.5元、总价502.47万元的价格,受让这部分代持股份,从“代持人”转正为真实股东。

两个月后,监管重拳落地。2024年12月,全国股转公司认定,2018年的代持行为构成违规,且公司未及时披露,因此对通领科技、项春潮、沈岩翔均出具警示函,将这场股权迷局彻底推向舆论焦点。

2、IPO关键期“甩包袱”:注销4年亏损子公司,未回问询先清障引“粉饰报表”质疑

就在IPO审核推进的关键节点,通领科技又做出了注销子公司的举动。2025年3月12日,公司召开临时股东会,拟注销全资子公司浙江通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并于2025年4月22日完成注销。

资料显示,浙江通领成立于2021年5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实收3145万元),核心业务是真木工艺、包覆工艺汽车内饰件的生产销售,但已于2024年7月停止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通领科技尚未回复北交所首轮问询——在IPO审核的敏感阶段注销亏损子公司,此举被部分市场舆论质疑为“粉饰报表”:涉嫌通过剥离亏损业务主体,掩盖公司部分业务盈利能力薄弱的问题,以优化合并财务报表数据。

3、存货四年暴增72%:逼近三成流动资产,北交所追问真实性与减值风险

除了股权和子公司问题,通领科技的存货数据也暗藏隐忧。2021年末至2024年6月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从1.46亿元飙升至2.51亿元,四年间增长近72%;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也从22.65%升至29.69%,逐步逼近三成,且存货规模增长速度远超同期营收增速。

同期,存货跌价准备余额虽从552.93万元增至1164.82万元(翻倍有余),但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仍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对此,北交所在问询中明确要求公司:结合报告期内主要产品的生产、销售、价格变动及市场供需情况,说明存货持续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产品滞销导致存货积压),并对比同行业公司说明是否存在重大差异;同时核查存货盘点制度执行情况、库龄结构合理性,以证明存货真实性与减值计提充分性,相关问题遭深度拷问。

4、大股东清仓价“异常飙高50%”,北交所追问合理性

2025年5月12日,通领科技提交首轮问询回复;6月9日,便收到北交所第二轮问询函,原第一大股东江德生的清仓退出问题成为监管焦点,其减持价格的异常波动引发多方质疑。

软通动力近日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把人形机器人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通过在机器人OS、硬件研发、多模态大模型、行业模型等领域的长期积累,构建了机器人具身智能的关键技术体系,并成立了机器人研究院,组建科研团队,持续攻关人形机器人核心软硬件。推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迈向工业、家庭真实场景。

K图 002558_0

从时间线与交易细节来看,江德生的清仓行为存在明显反常:2023年,他通过股转系统分三次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200万股,减持均价稳定在15元/股,而回溯2021-2022年公司股份转让记录,无论是股东间协议转让还是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多集中在8-10元/股区间,且未出现超过12元/股的交易案例,此次清仓价格较前期正常区间溢价超50%,且减持规模占其原持股总量的100%(江德生此前合计持有公司1200万股),属于“清仓式减持”,高溢价与全额退出的组合更显突兀。

更关键的是,江德生减持期间,通领科技并未出现足以支撑股价大幅上涨的基本面利好:2023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仅8%,净利润同比下滑3%,且同期汽车内饰行业整体增速为5%,公司业绩表现未显著优于行业;同时,公司也未披露重大订单、技术突破、战略合作等可能影响估值的利好信息,高溢价减持缺乏合理的市场逻辑支撑。

对此,北交所在二轮问询中明确提出三大追问方向:

一是要求说明江德生与受让方的定价依据,是否参考公司净资产、市盈率等合理指标,溢价50%的合理性;二是核查江德生与受让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未披露的利益安排,是否存在通过高溢价减持输送利益的情形;三是结合江德生前期持股历史,说明其减持股份是否存在代持背景,高溢价是否与代持关系清理的利益补偿相关。

据《大众证券报》此前调查报道,江德生在2022年通领科技筹备IPO初期,便存在“逐步清理代持股份”的行为,其当时转让的部分股份受让方为实控人项春潮关联方。此次IPO前“清仓式高溢价减持”,进一步引发市场猜测——江德生前期持股或存在未完全清理的代持关系,此次高溢价减持可能是代持方与实际权利人之间的利益收尾安排,若该猜测成立,通领科技股权结构的透明度与历史沿革的规范性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若无法充分回应监管问询,恐直接影响IPO审核结果。

EBD

声明:本文均根据招股书、交易所问询材料、媒体公开报道等公开信息撰写。相关论断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内容错误或侵权之处,可后台留言线上炒股配资网,我们将在24小时内响应,并酌情进行修改及纠正。

Powered by 实盘股票配资网_国内配资股票机构_合法配资股票公司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